在佛教中东海龙王名为敖广、西海龙王名为敖闰、南海龙王名为敖钦、北海龙王名为敖顺,在道教中东海龙王名为敖广,南海龙王名为敖明,西海龙王名为敖顺,北海龙王名为敖吉

四海龙王分别叫什么

—— 来自网络

       2009年版《西游记》中的龙王如有国土、城邑、村乡,频遭天火烧失者,但家家先书四海龙王名字,安着住宅四角,然后焚香受持,水龙来护。 东方东海龙王,南方南海龙王, 西方西海龙王,北方北海龙王。 各各浮空而来,神通变现,须臾之间,吐水万石,火精见之,入地千尺。复有大水龙王,主镇中央,随方守镇,扫除不祥。 《太上洞渊神咒经》 以上可能是“ 四海龙王”这一提法的第一次记载。 虽然这里提到了四海龙王,而且讲到了四海龙王的名字,不过东海的龙王居然就叫 “东海龙王”,敢情儿就把这藩王称号当成名字了,不过这是跟着佛经学的。比如出场率很高的阿耨达龙王,梵名叫做Anavatapta ,巴利名Anotatta 。相传是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。又作阿耨大泉、阿那达池、阿那婆答多池、阿那婆踏池。你别看这佛经中的龙王都有名字,翻译明白了之后,不过一样是“东方东海龙王”的构词结构,你这龙王是阿耨大泉的干活,就叫你阿耨达龙王吧,瞧这样多省心。



台南妈祖庙(大天后宮)中的四海龙王神像
不过民间人士可不吃这一套。在元代杂剧《争玉板八仙过沧海》中,四海龙王总算有了姓名:
东海龙王叫做敖广; 南海龙王叫做敖闰; 北海龙王叫做敖顺; 西海龙王叫做敖钦。
别说,这名字一取,反响还挺好,龙王的姓算是给定下来,后来的戏曲、杂剧都开始给龙王取名姓“ ”,《西游记》和《封神榜》里四海龙王都登场了,像西游记里,四海龙王的名字和《争玉板八仙过沧海》差不多,依次是东海龙王敖广、南海龙王敖钦、北海龙王敖顺,西海龙王敖闰,只是把南海龙王和西海龙王的姓名给调换了一下。《封神榜》成书的年代较迟一些,这时候四海龙王的名字又有了一些变化,东海龙王变成了敖光,南海龙王变成了敖明,西海龙王变成了敖顺,北海龙王变成了敖吉,整个一“光明顺吉”,经过西游记和封神榜这两大神怪小说的推广,四海龙王的名号自然是出来了,不过也变得更加混乱了,什么敖明、敖英、敖祥、敖贵……的都有,甚至还有东海龙王就叫做敖东的。



台南天妃宫(安平开台天后宮)中的四海龙王像
可是,四海龙王为什么要姓敖呢?
他们是龙,为什么不可以就姓龙呢?其实这敖是来自于鳌,鳌在《淮南子》里就出现了,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,就用一只巨鳌的四条腿重新做为天柱;还说海外的蓬莱、瀛洲、方丈这三座仙山也是被巨鳌驮着浮在水面上的;《列子》中也说了,“…龙伯之国有大人,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钓而连六鳌,合负而趣归其国,灼其骨以数焉。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,沈于大海…”龙伯国是一个巨人国,巨人一连把背负仙山的六只巨鳌给钓走了,于是仙山漂流到了北极,最后沉入海底。鳌最初指的是巨大的贝类,后来被当做成巨大的海龟或者鳖类,在之后得到神异化,成为了龙头、龟身、麒麟尾的神兽,和之前介绍过的赑屃很像吧,对,其实也就是赑屃。又因为鳌有龙头,于是又延伸出独占鳌头的意思。四海龙王被叫做鳌什么什么,人们觉着也不对,因为这鳌不是个姓氏,于是人们去掉了鱼字底,变成了“敖”姓,这样合理多了。



四海龙王的塑像和妈祖庙关系密切,因为在福建一带,四海龙王归属妈祖调遣
不过这是民间的看法,就算到了明代,四海龙王作为海神并没有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,乾隆17年的《台湾县志》上记载,“ 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王之神,东曰显仁,南曰昭明,西曰正恒,北曰崇礼。”看来到了雍正时期,官方才正式认定了四海之神是龙王,不过官方给的龙王的这四个名字,民间也并没有接受,继续敖什么、敖什么地叫,就连佛教和道教也受到影响,在佛教中东海龙王名为敖广、西海龙王名为敖闰、南海龙王名为敖钦、北海龙王名为敖顺,在道教中东海龙王名为敖广,南海龙王名为敖明,西海龙王名为敖顺,北海龙王名为敖吉。从《山海经》中的四方海神,到佛教中的各种龙王排名,经过民间话本神怪小说的推广,到了晚清、近代,四海龙王的概念才最终得以形成。